close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教育製冰機價格綜合改革,積極穩妥改革考試招生制度,擴大省級政府教育統籌權和高校辦學自主權。
  目前,高等教育改革正在逐步展開,而這項改革在學費、招生裝潢、培養環節,更是百姓關註度最高、質疑最多的地方。一些代表委員圍繞報告中的改革措施,就這三方面問題進行了把脈分析。
  學費“seo漲價潮”
  會否擋住
  “寒門子弟”
  2013年7月,山東7所高校將固定的按學年收費改為彈性的按學分收費,引來一片“變相漲價”的質疑。此後,新一輪高校學費漲價開始波及越來越多的地區,福建、山東、湖北、貴州、天津、廣西等中谷製冰機地陸續上調高校學費,將“漲價潮”推向一個又一個高度。
  此次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貧困地區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房屋二胎人數再增10%以上,使更多農家子弟有升學機會。然而,高校學費大幅漲價潮,不得不讓人擔心高學費的門檻擋住廣大貧困學子的求學之路。
  “大學學費不僅關乎學生的經濟利益,而且關乎教育公平以及弱勢群體向上流動的機會。高校學費調整不能完全按市場規律走,即便漲價,也要充分考慮教育公平。”全國人大代表、湘潭大學教授羅和安說。
  不少人大代表指出,國家規定,高等學校學費占年生均教育培養成本的比例最高不得超過25%,但多地上調後的大學學費,紛紛逾越了這條政策“紅線”。
  今年2月,寧夏更是在學費上調聽證方案中提出,學費平均漲幅高達62.2%、最高漲幅86.7%的擬調標準,引發了社會對高校學費“報複性上漲”的擔憂。
  據瞭解,目前高校學費漲價的主要理由是:高校學費多年未作調整、地方財政投入不足、學生培養成本近年來大幅上升,辦學經費不足制約了高校發展,部分高校負債纍纍致發展難以為繼等。
  代表委員表示,高校學費該不該漲、漲多少,應在形成一個科學的評判機制後再決定。目前我國高校的培養成本還沒有詳細而具體的清單,學生培養成本分擔機制不明晰,地方財政投入不足也未被追責,部分高校熱衷搞基建負債纍纍,學費支出監督機制缺失,致使學費成了“糊塗賬”。
  自主招生
  老問題沒解決
  又產生新問題
  一些高校被爆自主招生醜聞後,自主招生考試一直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高校自主招生政策自實施至今已經走過了11個年頭,這個原本意圖打破高考“一考定終身”的政策,如今卻越來越讓人們開始懷疑其透明度,關於對該制度的質疑也甚囂塵上。在今年的兩會上,與高校自主招生有關的建議也頗多。
  “絕對的權力帶來絕對的腐敗,這是不爭的事實。”全國人大代表、華中農業大學校長鄧秀新在兩會期間公開炮轟“自主招生”。
  鄧秀新表示,高校在招生方面的裁量權越大,腐敗空間就越大。在沒有陽光透明的操作機制的前提下,高等院校招生的裁量權太大必然導致腐敗。而本身缺乏固定量化標準的藝術類專業,更成為腐敗的溫床。“只要事先買通考官,現場隨便畫一筆,就能被稱做大師之作,外行人根本看不懂。”他說。
  “自主招生是為提高素質教育設計的,但現狀是老問題沒解決,又產生教育不公等新問題。只要統計一下,各個層面、各個學校通過‘自主招生’招錄的學生就可知,弱勢群體的孩子少得多。有些學校錄取的分差高達100分,給予了有社會資本的家庭極大的操作空間。”羅和安說。
  不少代表委員表示,自主招生已演化為“小高考”、高校掐尖大戰,考生疲於奔命,增加了學生的負擔。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兩會期間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教育部即將出台規範自主招生的“十公開”文件,讓自主招生全部公開透明。他強調,自主招生旨在彌補只憑分數錄取學生的弊端,給特殊專長學生機會,但目前操作程序和招生委員會的機構還不夠完善。
  代表委員建議,解決自主招生誠信問題,需要高校和中學兩方合力。高校應儘快建立透明的自主招生科學評價標準和違規處罰辦法,中學應儘快建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和誠信監督辦法,兩者結合才能讓自主招生在陽光下運行。
  傑出人才太“難產”
  根子在教育
  還是在社會
  “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著名的“錢學森之問”作為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一道艱深命題年年破題乏力。如何創新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再次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目前,中國高校的辦學規模已經超過美國、俄羅斯、印度,成為世界第一,但中國大學在拔尖人才的培養和原創性科研成果的發表跟國際水平的差距還非常大。
  “這個問題不是問大學,而是問社會。教育再好,還需要社會提供發展空間。”全國政協常委、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表示,“一方面大家都在講素質教育,但另一方面又覺得素質教育行不通。減負講了這麼多年,甚至教育部也發了文,但是負減得了嗎?”
  羅和安分析表示,把人的思維固化的應試教育固然是應試教育,然而,提了多年的應試教育始終無法改變根子還在“教育資源分配不合理”這個問題上,“正因為教育資源過度集中,差的高校和好的高校差別很大,大家自然擠破頭去好的學校,那麼,好學校的人才評判標準就成為學生培養的方向,這就形成了應試教育。”
  一些代表委員指出,高校出現“千校一面”的情況與單一的高校評估指標體系密不可分。必須讓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衡量標準,甚至不同的專業也要有不一樣的目標,引導高校合理定位。
  他們強調,要培養“大師”,在教學科研上應充分發揮教授、科學家的主導作用,在教學、科研資源分配方面,特別是科研經費的配置上,應由專家教授組成的學術委員會決定。
  人大代表建議:
  自主招生測試環節
  應改在高考之後
  “自主招生已逐漸演變為部屬高校之間的搶生源大戰,沒有真正走出唯分取人的怪圈,幾乎完全背離了改革初衷。”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志勇建議,將部屬高校自主招生(包括藝術和體育高校的提前招生)學校筆試和麵試時間統一改在國家高考之後進行。
  張志勇說只有高考達到相應分數線的學生才能參加自主招生。這一改變能夠更好地維護高中學校的正常教育教學秩序,同時可減少考生的盲目報考心理和學生參加自主招生的考試成本,也有助於在降低學生盲目報考動機、減少報考考生數量的前提下,為高校實施精細化、個性化、特色化的自主招生創造條件。  (原標題:大學學費漲太猛自主招生問題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um84umpvr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